醫療科技趨天價 張偉麟:未來錢可買到生命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12/29 08:00

最後更新: 2017/12/29 15:36

分享:

分享:

「無錢無得醫」是香港公營醫療的忌諱,但科技進步令治療趨天價,一次癌症免疫治療可索價數百萬元,政府能否無止境承擔?

即將退休的醫管局大內總管張偉麟直言,如何面對醫療科技發展是本港最大挑戰,現時社會將醫療視為權利,惟部分醫療將來無可避免成為商品,屆時錢可以買到生活質素,更可買到生命,他建議社會討論,為政府及個人承擔的醫療項目劃下界綫,醫療付費設三級制。

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,醫療科技發展,為預防疾病方面行出一大步,亦為醫療制度造就不少機遇,未來錢可以買到生活質素,也可以買生命,惟價錢會愈來愈高,醫療成為商品是無可避免,他預計有關情況會在10年、20年間發生。

常言人口老化是香港社會最大挑戰,張偉麟卻認為只要各人照顧好自己的健康,就可解決老化帶來的問題,反而在醫療新科技一浪接一浪的趨勢下,社會是否有能力面對藥物、器械及手術等醫療科技急劇發展所帶來的財政負擔問題,將是香港以至全世界面對的最大挑戰。

【延伸閱讀】多做臨床判斷 勿太倚賴科技

【延伸閱讀】中西醫主診 倡病人自主選擇

他以有部分活動能力的癱瘓者為例,現時只要戴上支架就可如常生活,將來即使半身不遂,可能帶上支架就可以行走。外置人工心臟亦如是,公院為不能用藥的心臟衰竭患者,提供人工心換取等候心臟移植時間,每個100萬元可用上3、5年,病人毋須付費。張偉麟直言,社會現時將醫療視為權利,政府需要承擔,惟面對醫療成商品的情況迫近,社會要討論如何應對,於政府承擔及自費之間劃下界綫。「那條綫就要討論,第一是價值觀,第二是負擔能力,不只個人負擔能力,更是政府承擔能力,但這是一直演變當中,亦與經濟有關。」

他展望未來醫療項目付費將設三級制,拯救生命(life saving)的屬第一級,政府必需承擔,第二級是個別人士需共同負擔部分費用,不論是儲錢或是保險,而第三級則是屬於個人選擇的項目,與政府無關,屬於自費的商品。以機械手為例,將來不會幾萬元一隻,一定會很昂貴,亦有不同型號。以甚麼零件符合自己生活模式就要選擇,可做一般性的事項就是標準,或需要政府承擔,但如要做很多其他事,例如彈琴,就叫商品,需自己承擔。

張偉麟表示,各地或已就此展開零碎討論,香港亦有需要開始商討如何應對,「急切性在於你的期望,當你患病而又知悉有科技(治療)時,就期望要有,但『要有』的權利及義務在那呢,就需要開始討論。」他認為,其後就要建立一個制度,令將來可應對到有關挑戰,「大家個期望不會過分落空,有合理期望及合理權責。」

他又指如何劃綫全在於社會價值觀,無分對錯或應不應該,但強調「不可只說是政府的事,是大家的事。」

【其他熱話】新醫療科技 抗高齡海嘯

【其他熱話】新例未出台 醫療美容院仍無例可管